中国营销网
热门关键词:营销 
g559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行业 >

政产学研资开放合作,无锡梁溪竞逐北斗空间信息产业万亿蓝海

来源:证券之星   更新时间:2023-09-25 08:31:54   阅读量:14558   

21世纪经济报道 见习记者孙燕 无锡报道

“以导航、通信、遥感及商业航天为重点的空天信息领域已成为世界强国必争的战略制高点。”9月2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防科技大学原校长郭桂蓉在首届北斗空间信息产业无锡创新发展大会上表示,把天上的系统建好,同时要在地上用好,就要把空间信息产业做大做强。

今年以来,无锡市梁溪区在北斗空间信息产业方面动作频频。继今年4月在梁溪科技城启动长三角北斗空间信息数字产业示范园区项目后,梁溪又在无锡首次举办北斗空间信息产业发展大会,并发布了《梁溪科技城推进北斗空间信息数字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发展北斗空间信息产业的决心可见一斑。

从上海等地的北斗产业发展经验来看,这一先导产业初期较为弱小,仅靠市场化难以壮大。如何发展这一产业?梁溪给出了政产学研资开放合作的答案。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上海北斗创新研究院副院长裴凌在现场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北斗产业链原先以发展上游为主,近几年逐渐向下游迁移。目前,很多互联网企业、通信企业、车厂都已进入北斗导航产业,将产生非常多的创新应用服务以及巨大的经济价值。

以点带面

一般而言,空间信息产业可以分为卫星导航、高分遥感、卫星通信、商业航天四部分。其中,卫星导航是发展历史最长的细分产业,如今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以马斯克“星链”为代表的商业航天,也为催生巨量空间信息产业打开了天窗。

在卫星导航领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也是继GPS、GLONASS之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但北斗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回忆起上海北斗产业的发展历程,裴凌坦言,在2012年左右时,北斗技术的成熟度还不足以替换GPS,企业也没有强大到可以占领市场。好在当时,国家层面组织了一批重大工程,上海也是从北斗区域示范工程做起,逐步发展起了北斗产业。

裴凌回忆道,在开展项目的过程中,上海打造了部市共建重点实验室,解决了人才和关键技术的问题;建立了北斗西虹桥产业园区,解决了企业集聚问题;设立了国家级检测平台,解决了标准规范问题。“这几项工作结合在一起,对之后产业发展起到了推动效应。”

值得一提的是,坐落于上海青浦区的中国北斗产业技术创新西虹桥基地开园于2013年,最初的发展构想是从上海开始,带动长三角区域。

如今,北斗西虹桥基地积累的基础研究与技术转化、产业培育结合经验,正从上海走向长三角。如梁溪区、梁溪科技城与北斗西虹桥基地合作共建的长三角北斗空间信息数字产业示范园区,已于今年4月启动。在此次大会上,该园区也被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授予了“长三角北斗空间信息产业创新示范基地”称号。

政产学研资开放合作

空间信息产业代表着未来的发展方向,但在产生初期较为弱小,完全市场化发展很容易被淘汰。对于如何发展这一先导产业,无锡市梁溪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一方面,新型研发机构被摆在了突出位置。此次大会启动了上海交通大学数字经济产业技术高等研究中心(院)共建工作,将建设集科技创新、人才引育、技术服务、成果转化和孵化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研发机构。

对于新型研发机构的作用,裴凌向记者介绍道,空间信息产业需要一定的培育周期,在市场可能缺位的情况下,如何实现高校技术、新兴技术的产业化?为此,政府搭建了新型研发机构,一方面实现技术转移,另一方面进行顶层设计。“在空间信息这一链条长、带动强的产业中,需要专业的人判断未来的发展方向、技术的商业前景。”

另一方面,产业联盟的作用也被重点强调。此次大会启动了长三角北斗空间信息产业技术创新发展联盟,该联盟由梁溪科技城联合专家院士、顶尖高校、龙头企业、金融资本积极筹建,以推动形成政产学研资开放合作的跨越,将产业最优势的技术和力量链接起来,推动空间信息产业在长三角协同发展,成长为百亿级的产业集群。

政产学研资开放合作的思路也体现在签约项目中。此次大会上,首批某通导遥一体化项目、涉及卫星制造与应用、北斗空间信息领域相关的22个项目签约入驻长三角北斗空间信息数字产业示范园区;梁溪科技城会同北斗西虹桥基地,联合一批龙头企业,签约共建北斗空间信息产业创新应用场景;梁溪区、梁溪科技城围绕“金融+产业”“基金+项目”,与金沙江联合资本、无锡市创新投资集团签订航空航天产业基金战略合作。

发力应用

依据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发布的《2023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2022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5007亿元,同比增长6.76%。按照目前的产值增加速度,多家第三方机构预测2025年北斗产业规模有望达到万亿元。

在万亿蓝海中,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应用端将是产业重点。

“空间信息产业重点在两端,即天基端与应用端,但80%还是在应用端。”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宇航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梁溪区城市发展顾问龚健雅指出,当天基信息系统设施足够完善、时效性高和抗毁性强时,空间信息产业将演变为以空间信息为底座、星地融合、更便捷、覆盖面更宽的新一代信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院长、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吴一戎同样认为,空天信息技术与产业是信息技术与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未来还需要发展空天先进平台、载荷,研究空天信息获取、传输、处理与应用的科学技术。

对于长三角北斗空间信息数字产业示范园区,国家低空经济融合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敖万忠此前建议,要抢抓国家政策机遇,搭建低空领域城际应用场景,积极探索通航产业差异化发展。

技术方面,龚健雅认为,通导遥融合与通感一体化技术,将在空间信息产业中发挥关键作用,为智能交通、环境监测、资源开发、智慧城市和数字产业等领域带来巨大潜力。“当前,全共享时空数字底座、全自主国产化等技术的创新和繁荣,在从‘0’到‘1’的跨越后,将在产业领域实现指数级的增长。”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分享到:
精彩热图
热门标签    网站介绍    网站声明    商务合作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22- 中国营销网   备案号:皖ICP备2023005497号
本站申明:本站部分资料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将其删除!  邮箱:hchchc03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