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网
热门关键词:营销 
g559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前沿 >

合资品牌溢价时代结束长安马自达EZ-6重塑身价

来源:证券之星   更新时间:2024-10-29 11:48:58   阅读量:7780   

合资品牌汽车正在集体告别品牌溢价时代。10月26日,预热了半年之久的长安马自达首款新能源车型MAZDA EZ-6正式上市,新车共推出超级纯电、无极增程双动力选择共7款车型,正式售价为13.98万元—17.98万元,与一个月前公布的16万元—20万元的预售价相比,进一步调低了约2万元。

最终价格的披露,宣告做为合资品牌的长安马自达已实质性地挤入自主品牌的价格赛道。从产品内核到价格,EZ-6具备了源自自主品牌、对标自主品脾的明显特征,成为合资品牌新能源车型中最积极本土化的代表。

EZ-6定位为合资新能源B级轿车,但马自达退居“二线”,主要扮演品牌加持方,核心的新能源汽车底层架构和数字化功能开发主要来自长安汽车。更准确地说,MAZDA EZ-6与长安旗下新能源车型深蓝SL03同平台,皆基于长安EPA平台打造,新车在底盘和内饰设计等方面与深蓝SL03的相似性也成为业界主要关注点,而长安马自达也避讳与深蓝品牌的携手合作之谊。

用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常务执行董事、马自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岛徹的话说:“EZ-6拥有马自达对设计与驾乘愉悦不断追求的DNA,同时融合了长安汽车引以为傲的先进电动化和智能化技术,是一款挑战全新价值创造的车型。”

产品信息显示,EZ-6诞生于全场景智慧架构“驭电智行”,电池方面,EZ-6使用宁德时代骐骥电池超快充电芯、CTP集成化技术,15分钟即可完成30%至80%电量补充,CLTC下纯电续航里程600km;智能座舱方面,EZ-6搭载了第三代骁龙数字座舱,内置高通骁龙8155芯片,车机系统能够实现包括语音控制在内的智能互联功能;在智能驾驶和智能泊车领域,EZ-6搭载了5个百万像素高清摄像头、5个毫米波雷达和12个超声波雷达,达到了L2级的辅助驾驶级别,可以协助用户接管都市通勤场景和停车场景。

马自达的技术赋能集中体现在其代表性的“人马一体”的设计和操控性能上。官方信息称,EZ-6在继承马自达最核心的“人马一体”驾乘愉悦的基础上,通过独家的“行、转、停”开发调校,能够为用户带来独特的电感“人马一体”操控乐趣。

EZ-6自称为“新合资时代第一车”,业界观点认为,这一定位传递出马自达对于在华发展新能源的全新战略。EZ-6确实具有“新合资时代”的特征,也即技术输出的主体不再是合资外方,本土车企成为技术输出方,产品开发也以满足中国市场的专属需求为目标。外方则在品控、设计、操控性能、安全等传统造车标准上把关。

EZ-6的定价也显示出“新合资时代”的特点。今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的零售渗透率已突破50%,市场份额首次超过传统燃油车。这一市场份额变化的背后,是主导新能源市场的自主品牌的品牌价值开始上升,而合资品牌的品牌溢价则几近消失的事实。

从EZ-6的定价来看,13.98万元—17.98万元的售价已经下沉至自主品牌价格区间,相比之下,同平台的深蓝SL03起步价为11.99万元,但马自达EZ-6比深蓝SL03的车身长出10厘米,而且定位也高于深蓝SL03。目前,与EZ-6相同定位的合资品牌新能源车普遍定价在16万元以上,这也是马自达EZ-6最初公布的预售价区间。不过,总体而言,合资品牌新能源车型的定价已经出现低于同级别合资燃油车的趋势。

新合资模式带来的成本优势是EZ-6能在性价比上与自主品牌同台较量的关键。据悉,包括增程器、电池等关键部件在内,EZ-6的核心三电架构都来自长安的供应链体系。在品牌营销上,挖掘马自达的品牌拥趸者仍是EZ-6的主要路径之一,但已经高度本土化的EZ-6能否激起老车主的兴趣,目前还很难说。

无论从长安马自达这家合资企业的自身发展阶段,还是从合资品牌新能源整体前景的角度来考虑,EZ-6的市场表现都将受到业界的特殊关注,因为它的市场表现将成为评估新合资模式成功与否的重要依据。

就整个合资品牌领域而言,长安马自达并非第一批推出新能源产品的品牌。在此之前,大众、通用、丰田、本田、现代、悦达起亚等在跨国车企在华合资品牌都已推出新能源车型,不过,除了丰田,大部分都仍采用跨国品牌自身的全球化技术平台。事实上,在本土合作上,丰田比马自达更为积极,在与比亚迪合作推出一汽丰田旗下纯电轿车bZ3后,丰田又与合资伙伴广汽展开了合作,双方将基于广汽埃安的全新纯电平台打造广汽丰田新能源品牌铂智旗下的两款纯电动车。

按照计划,2027年长安马自达的新能源占比将达到90%,这意味着,接下来三年,长安马自达将处于密集推出新能源产品的节奏中。中岛徹表示,马自达的计划是通过提供创新的产品来实现在华业务的再次增长,EZ-6正是首款代表车型。他透露,继EZ-6之后,计划在中国投放的第二款新能源车型的研发工作已在推进中。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分享到:
精彩热图
热门标签    网站介绍    网站声明    商务合作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22- 中国营销网   备案号:皖ICP备2023005497号
本站申明:本站部分资料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将其删除!  邮箱:hchchc03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