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财新报道。com,12月1日发布的11月财新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录得49.4,较10月上升0.2个百分点,延续8月以来的收缩趋势,显示制造业生产经营形势依然疲弱。
这一趋势与统计局的制造业PMI并不一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1月制造业PMI为48.0,下降1.2个百分点,为5月份以来的最低水平。
分项数据显示,在疫情影响下,11月制造业生产指数阈值趋弱,新订单指数虽小幅上升,但仍处于收缩区间,显示制造业供需双双疲软。其中,消费品和中间品新订单小幅增长,投资品新订单大幅收缩。同时,受疫情下全球经济放缓和国内运输困难的影响,新出口订单指数已连续第四个月低于临界点,且降幅有所扩大。
在金属、石油等部分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带动下,11月制造业购进价格指数连续第二个月上涨,为7月以来最高,投资类成本上涨最快。在需求不振的背景下,企业不得不让利来促进销售。当月出厂价格指数虽有上涨,但仍低于临界点。
就业形势进一步恶化,11月就业指数降至2020年3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受访企业表示,疫情是用工收缩的主要原因,防控措施阻止工人复工,而生产受限,也削弱了企业的用工需求。调查显示,在三大类产品中,当月投资类的从业人数降幅最大。
10月份,采购量指数和采购库存指数都短暂升至阈值以上。但由于销售不振,生产需求下降,厂商采购活动减弱,11月两项指数再度跌至收缩区间。制造、库存、运输都受到疫情防控措施的影响,导致11月份供应商交货时间指数跌至6月份以来的最低。
在10月企业家信心增强的基础上,11月制造业生产经营预期指数继续回升,但仍低于长期平均水平。有望增产的企业表示,随着疫情消退,产能和客户需求将逐步恢复;此外,新产品发布和新市场扩张也是支撑预期复苏的因素。
新金融智库高级经济学家汪哲表示,10月份以来,疫情在多个省市蔓延,对经济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如何平衡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再次成为核心问题。日前,中央作出重要部署,对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措施提出明确要求。各地各部门如何落实中央的要求,成为当务之急。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减弱的三重压力下,就业指数长期处于低位。就业低迷,三重压力形成负反馈,市场对促进就业、稳定内需的政策要求尤为迫切。在政策层面,应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努力扩大内需,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水平。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