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航运市场从“一箱难求”、“一舱难求”变成了“空箱堆港”。2020年,受海外需求增长、物流不畅等因素影响,国际海运价格飙升。但今年以来,国际航运价格从高位震荡,逐步进入合理区间。
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梁海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航运价格整体下跌主要是由于全球经济预期转暖,全球贸易和消费需求进一步放缓,导致航运需求同步减少。
航运市场压力明显。
上海航运交易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1月25日,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收于1229.90点,较2020年(2022年1月7日)以来的最高点5109.60点下跌约76%。今年三季度以来,下降幅度尤为明显,7月1日至11月25日下降幅度约为71%。
与此同时,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也呈下降趋势。11月30日收于1355点,较2020年(2021年10月7日)以来的最高点5650点下跌76%,2022年以来的跌幅也达到41%。
"目前的航运市场压力明显."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无论是从干散货运输的BDI指数,还是从集装箱运输市场的CCFI和SCFI指数来看,航运市场的价格都出现了明显的下跌。从供需两方面来看,一方面,由于持续的高通胀和大幅收紧的货币政策,以欧美等发达经济体为代表的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8月以来中国出口增速下滑也印证了外需放缓;另一方面,与2020年和2021年相比,今年全球主要港口的作业效率都有所提高,集装箱能力进一步提高。需求的短缺和供应压力的缓解,导致近期航运价格持续走低。
上海航运交易所11月25日发布的《中国出口集装箱运输市场周度报告》显示,当前出口集装箱运输市场持续低迷,运输需求疲软。以欧洲航线和北美航线为例。Markit公布的数据显示,欧元区和美国11月制造业PMI分别为47.3和47.6,均处于收缩区间,商业活动也较低。受运输需求疲软的影响,市场运价也在下降。
还是延续回调趋势。
对于后续航运价格走势,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白文熙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年底境外消费旺季即将到来,尤其是圣诞节消费需求上升,将刺激中国节日用品、消费品、轻工产品出口,对后续航运价格走势提供一定支撑。但由于之前出货价格涨幅过大,后续大概率仍会呈现回调走势。
据梁海明介绍,对于国际航运市场来说,上半年一般是淡季。下半年由于欧美节日集中,各国厂商的需求会增加。然而,目前欧洲和美国的人们担心经济放缓、通货膨胀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从而导致消费品流通放缓。航运业的需求已经开始超出预期的恶化,旺季不旺。运价下行趋势暂时还是比较明显的。
“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考虑到发达经济体居民商品消费支出下降、厂商商品库存积累等因素,我们需要对今年年底海外消费旺季的实际需求持谨慎态度。”明明说。
深圳创业投资研究院研究员林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黑五”消费旺季来看,美国线上消费虽然仍创新高,但增速下移,线下消费萎缩。以前圣诞新年旺季,至少要提前一个季度到半年备货。但今年欧美旺季可能会出现订单需求不足,出货需求不足的情况。
企业应积极应对产业链。
在航运价格持续下跌的背景下,产业链相关企业也需要积极应对。
“对于船公司来说,此前火爆的航运市场可能促使其高价购买新船以提高运力,当前航运价格持续下跌或增加其经营压力。对此,船公司需要尽快提高综合服务能力,抓住RCEP等贸易框架下的新机遇,对船舶投资更加谨慎。”显然,对于货代来说,随着运价的下跌,可能会面临运价倒挂的情况,即长协价高于现货价。对此,货代公司需要加强成本管理,积极尝试与船公司重新谈判长协价,提高客户服务能力,以服务取胜。
显然,集装箱运输市场的供需已经逐渐恢复平衡,价格的持续下降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外贸企业的成本压力。对此,一方面,外贸企业要积极了解和充分利用稳定外贸的政策,如通过RCEP、跨境电商模式拓展海外市场,争取新订单;另一方面,根据自身情况和海外需求变化,合理控制原材料成本和库存水平,提高企业抵御外需超预期下滑风险的能力。
“就后续海运价格走势来看,外贸企业运输成本在降低。对于以到岸价计价的外贸企业,为了避免运价下跌的损失,需要适当减少远期运单。”白文熙说。
梁海明建议,在传统欧美市场需求减少的情况下,外贸企业未来可以积极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市场,尤其是东盟国家的市场。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